從文字大改革到文化大革命
1949年,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,為徹底掃除文盲及提高人民文化水平,中國先是成立了中國文字改革協會。兩年後,又成立了中國文字改革研究委員會,時年45歲、還在銀行擔任主管以及在大學擔任經濟學教授的周有光,也是委員之一。1954年,中國文字改革研究委員會改組為中國文字改革委員會,並在隔年下設漢語拼音方案委員會,周有光被增補為該委員會的委員,並且前往北京出席了一場為期9天的全國文字改革會議。身為大學經濟學教授及銀行主管,周有光憑藉其淵博的文字學專業知識,在會議上面對各個語言專家學者,依舊切中要點且論證嚴密。會議結束之後,委員會便決議請他直接留在北京參加文字改革工作。就這樣,年屆半百的他,再次鼓起勇氣跳出舒適圈,離開他熟悉的上海、離開他熟悉的銀行業界,正式以「周有光」的身分進軍語言學界,而「周耀平」也自此走入歷史。
人生轉了一個大彎的周有光,不僅驚險地與1951年開始進行的三反(註1)、五反(註2)運動擦身而過,更是間接幫助他遠離1957年以整肅右派分子為核心的反右運動(註3),讓他得以專心致力於漢語拼音方案的制定,並提出此方案的「三原則」和「三不是」;「三原則」是「拉丁化」,以拉丁字母(即羅馬字母,也就是英文字母)為拼音符號的基本形式;「音素化」,是能保證做到拼寫所有音節;「口語化」,將普通話(即普遍流通的話,在方言龐雜的中國,中國政府以北京話做為官方語言,並稱之為普通話)做為拼音方案的設計基礎。「三不是」則是:一、《漢語拼音方案》不是《漢字拼音方案》,我們不區別漢字;二、《漢語拼音方案》是普
通話的拼音方案,不是方言的拼音方案。三、《漢語拼音方案》是白話的拼音
方案,不是文言的拼音方案。1958年,在漢語拼音方案改革委員們的努力之
下,《漢語拼音方案》正式公佈實施。
除了在政府單位的從事文字改革工作之外,周有光也在大學兼課,並將這
段時間所做的語言文字研究集結,出版多部相關的著作:《普通話常識》、《
拼音字母基礎知識》、《漢字改革論》、《電報拼音化》及《漢語手指字母論
集》等;其中《漢字改革論》對語言文字學題出了新問題,例如:漢字改革運
動的歷史發展、漢語拼音方案解說、簡化與繁化的問題、漢語拼音正字法等,
擴增了語言文字學的研究範圍。
周有光手稿:語言使人類別於禽獸,文字使文明別於野蠻,教育使先進別於落後。goo.gl/hjx07P
上海幼稚園牆上的標語:「大家請說普通話,語言文字規範化。」goo.gl/i6BXx3
1966年,中國文化大革命爆發,在當時的中國國家主席毛澤東眼裡,「知識越多越反動」,因此大批像周有光這樣知識份子,甚至,即使只是稍具學識的,都被冠上「反動學術權威」的罪名。當時,原本還不至於被下放的他,只是隨興地與朋友對了對子,朋友說:「伊凡彼得史達林」,他回:「秦皇漢武毛澤東」,就這樣他的罪名升級為「現行反革命」(註4)。1968年初秋,63歲的周有光被下放到寧夏的農村接受勞動改造,在修渠、搬運、種田等粗重工作之外,相當樂觀的周有光,也沒空自憐自艾,私底下,還是繼續從事學術討論與研究,甚至後來在1980年出版的《漢字聲旁讀音便查》,就是他在寧夏那段日子的學術成果。
《漢字生旁讀音便查》是周有光在文化大革命期間,在寧夏勞改時的研究成果。
1972年,67歲的周有光,終於結束他將近3年8個月的勞改日子,回到北京。初回北京的頭幾年,周有光深居簡出,潛心在家整理過去因為工作繁忙四處奔波而未完成的研究,因此這段時間,可說是他出版產能的巔峰。除此之外,他也參與了多項國際學術的交流合作,例如:1979年,他作為中國代表,前往國際標準化組織(International Organization for Standardization, ISO) 情報文獻工作技術委員會 (Technical Committees, Information and documentation, TC46)於華沙召開的會議,並在會議上提出以《漢語拼音方案》作為拼寫漢語的國際標準,該標準即為1982年通過的ISO 7098中文羅馬字母拼寫法(Information and documentation — Romanization of Chinese),這使《漢語拼音方案》成為全球拼寫漢語的主流。1980年,中美雙方簽訂合作出版《簡明不列顛百科全書》中文版,而周有光是聯合編審委員會的中方委員之一,該部百科全書在各界努力之下,於1985年出版。1988年,他開始陸續將他的研究工作告一段落,準備退休,直到1991年,時年85歲,才正式離開工作崗位。
正體中文版的大美百科全書以英文字母排序,大不列顛百科全書以漢語拼音排序。
◆註釋◆
註1:三反,在國家機關和企業中進行反貪污、反浪費、反官僚主義。
註2:五反,在私人企業中進行反行賄、反偷稅漏稅、反偷工減料、反盜騙國家財產、反盜竊國家經濟情報。
註3:反右運動,從整風運動中掀起的另一波反擊運動。原先,政府提出「整風運動」,鼓勵群眾提出自己的想法、意見,幫助共產黨整頓風氣,但面對一波波對黨政的批評及改進的言論,毛澤東認為這會危及共產黨在中國的領導地位,因而展開「反右運動」反撲,在上海以經濟學界和金融圈為整肅重點。
註4:現行反革命,指一切反對革命,與革命政權對立,進行破壞活動,企圖推翻革命政權的行為。在共產國家革命發展的過程中,反革命是嚴重的負面行為,成為政治犯的罪名。
◆參考文獻◆
1. 三反五反運動。2017年3月20日,取自維基百科 https://goo.gl/Br25K3
2. 反右運動。2017年3月20日,取自維基百科 https://goo.gl/BPYCs1
3. 反動學術權威。2017年3月20日,取自維基百科 https://goo.gl/4994h8
4. 反革命。2017年3月20日,取自維基百科 https://goo.gl/B1GsfZ
5. 陳光中(2012)。走讀周有光。台北:華品文創。